多家奶茶品牌回应“检出反式脂肪酸”:微量天然带入,符合国家标准
多家奶茶品牌回应“检出反式脂肪酸”:微量天然带入,符合国家标准
近日,一则关于奶茶产品检出反式脂肪酸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。网易财经将喜茶、奈雪、蜜雪冰城、茉莉奶白、霸王茶姬、爷爷不泡茶、沪上阿姨、茶百道等8个主流茶饮品牌的“王牌奶茶”送检专业机构,结果显示,喜茶的烤黑糖波波牛乳茶、奈雪的金色山脉珍珠奶茶、茉莉奶白的栀子奶白、霸王茶姬的伯牙绝弦、爷爷不泡茶的空山栀子这5款奶茶被检出反式脂肪酸。消息一出,立即在网络上掀起热议,消费者对奶茶的健康性产生担忧。对此,涉事的多家奶茶品牌迅速作出回应,强调产品符合国家标准,并解释了反式脂肪酸的来源。
品牌回应:符合标准,源于天然
喜茶在回应中表示,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发布的《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》报告,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来源分为天然来源和加工来源,乳及乳制品中天然来源的反式脂肪酸平均含量为0.83g/100g。喜茶产品使用真奶原料,因此在检测中出现微量反式脂肪酸属于天然带入现象。此次检测中,喜茶烤黑糖波波牛乳茶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.113g/100g,符合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》(GB28050-2011)中关于“0反式脂肪酸”(低于0.3g/100g)的声称要求。
霸王茶姬也给出了类似的回应。其伯牙绝弦产品被检测出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.0133g/100g,同样符合国家标准。霸王茶姬方面强调,该品牌选用原叶现泡茶与优质牛乳,做到0添加人工香精、0反式脂肪酸、0奶精,使用的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不含反式脂肪酸,具备“0植脂末、0奶精、0氢化植物油”的健康特性。
奈雪的茶虽未详细说明反式脂肪酸来源,但也明确表示被检测产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符合国家标准。截至目前,茉莉奶白和爷爷不泡茶尚未对检测结果作出详细回应。
专家解读:脱离剂量谈风险不科学
食品工程博士、科普作家云无心指出,检出反式脂肪酸并不等同于产品存在问题,关键在于含量是否符合标准。当前食品饮料行业中的反式脂肪酸主要来自植脂末、代可可脂巧克力等氢化植物油原料,但用真牛奶、轻奶油的茶饮产品也可能因乳品中含有天然反式脂肪酸而被检出。相反,一些使用植脂末等原料的奶茶,若采用反式脂肪酸含量极低的新型油脂,反而可能检测不出。
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显示,乳及乳制品中天然来源的反式脂肪酸平均含量为0.83g/100g,液态乳的反式脂肪酸平均含量为0.08g/100g。这意味着,使用真奶的茶饮产品中检出微量反式脂肪酸是正常现象。
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表示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建议,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应限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%以下,对于一个每日需要摄入2000千卡能量的成年人来说,这大约相当于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不超过2.2克。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也建议,每天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不超过2克。以一杯宣称“不含反式脂肪酸”的500毫升奶茶为例,假设其反式脂肪酸含量“顶格”,为0.3克/100毫升,那么一天喝一杯,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会超出权威的推荐限值。
市场反应:消费者理性看待,行业规范待加强
尽管多家品牌强调产品符合标准,但此次事件仍引发了消费者对奶茶健康性的关注。部分消费者表示,会减少奶茶的饮用频率或选择更健康的饮品;也有消费者认为,只要含量符合标准,偶尔饮用无需过度担心。
此次事件也暴露出茶饮行业在宣传和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。一些品牌在宣传中强调“0反式脂肪酸”“天然健康”,但未充分说明反式脂肪酸的来源和含量标准,容易引发消费者误解。同时,行业对奶茶成分的标注和监管也有待加强,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。
行业建议:透明标注,科学引导
业内人士建议,茶饮品牌应更加透明地标注产品成分和营养信息,包括反式脂肪酸的来源和含量,让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产品的健康属性。此外,品牌还应加强科普宣传,引导消费者科学看待反式脂肪酸,避免过度恐慌或盲目追求“零反式脂肪酸”产品。
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茶饮行业的监管力度,规范产品宣传和成分标注,打击虚假宣传和违规添加行为,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